中廣網廣州5月25日消息(記者竇維茁 時晨)第九屆中國藝術節“大地情深”群星獎頒獎晚會昨日舉行,廣州捧回“群星獎”11項,其中作品類“群星獎”10個,項目類“群星獎”1個。此外,還有1人獲得“群文之星”,獎數之多,成績之好,為歷年之最。
戲劇(小品)收獲頗豐 4個節目均獲獎
在本屆“群星獎”比賽中,廣州小品表現出色,4個參加決賽的作品全部獲獎。
由天河區文化館選送的《博士浪漫曲》用新穎活潑、曲調優美的音樂劇形式,講述了女博士莉莉和留學博士阿強怕找不到自己的另一半,都隱瞞了自己的真實學歷……直擊了大都市 “剩男剩女”的故事。
由越秀區文化館選送的《她和她》以金鐘獎志愿家庭服務為背景,講述了兩位女性在面對壓力與打擊時,勇敢審視人生,滿懷信心地迎接挑戰,不僅劇情感人,而且在舞臺空間布景上也做了大膽創新,舞美精彩漂亮。
蘿崗區文化館選送的《局長家事》講述一位廉潔奉公的女局長,為了杜絕送禮,給自己新請的保姆定下“規矩”:凡上門送禮的,不準進屋。結果,與局長兩地分居的丈夫被拒之門外……在風趣與幽默中,傳達“反腐倡廉”主題。
花都區文化館選送的《守望濕地》通過風趣生動、親切感人的故事,將如何保護濕地的話題與時下熱門的房產開發結合起來,讓廣州人感受到環保就在身邊。
舞蹈獲獎4項 風格多樣特色鮮明
廣州的舞蹈節目同樣表現出色,4個參賽節目全部獲獎。廣場舞、街舞、老年舞蹈……個個精彩,充分展現了廣州群眾舞蹈的出色實力。
由廣州市文化館和蘿崗區教育文化體育局選送的舞蹈《傳》,用優美的舞姿體現了“戲劇傳承生生不息,薪火千年代代相傳”的主題。作品將傳統的戲劇藝術和舞蹈技藝相融合,展現了老一代藝術家在一代代傳承戲劇文化中所起到的非凡作用。舞蹈美侖美幻,將戲曲的古典美與現代的舞蹈技藝巧妙地結合,充分展現了古今的藝術家在藝術審美上超越時空的溝通。
由廣州市文化館、廣東省老干部藝術團和廣州市黃埔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聯合選送的中老年舞蹈《接送》,講述了在大城市里,年輕的父母在艱辛創業,老人們背負起接送孩子上學的重任。年邁的忙碌身影是一道道溫馨的風景線,他們懷揣著對親情的喜悅建立起一支可愛的建設大軍,突圍出生活的幽默和接送大軍關于親情輪回的幸福滋味!
作為廣場舞比賽的東道主,增城市獨具匠心地準備了一個兼具嶺南風情與都市風采的“牛仔龍舟舞”——《領潮爭先》,用廣場舞的形式來表現龍舟競渡的盛大場面,氣勢宏大,場面熱烈,再加上改編自廣東音樂《賽龍奪錦》的樂曲,給人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沖擊力,充分展示了廣東嶺南的水鄉特色。
由海珠區流行舞基地組織創作的街舞《陽光總在風雨后》把街舞和抗震救災主題緊密結合起來,賦予現代表現形式以主旋律的內涵,充分反映出在巨大災難面前,人們不屈不饒、堅強面對生活的精神,以及對未來重建家園、過上幸福生活的盼望。整個舞蹈高潮迭起,重現災難降臨時眾志成城,搶險救災的鼓舞場面,給人以震撼,給人以感動。
音樂作品獲獎1項 表現出色深受好評
由廣州市文化館選送的《羊城打工謠》,雖然是廣州唯一參加音樂決賽的作品,但以瑯瑯上口的旋律、樸實生動的歌詞真情地獲得觀眾喜愛,在東莞比賽時深受好評。
作品由歡快激昂的廣東音樂《旱天雷》演變而來的音樂開場,立刻將聽眾帶入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改革開放前沿地——廣州。九位年輕的小伙子用活潑精彩的表演,展現了建筑工、送報員、的士司機、IT白領等不同的生活場景。風趣幽默的“數來寶”中穿插了東北話、四川話、山東話、廣州話等各地方言,讓每一位觀看表演的人都倍感親切、有趣。
曲藝獲獎1項 廣東小曲唱遍西關美食
廣州市荔灣區文化館選送的《西關食通天》,是一曲優美動聽的廣東小曲表演唱,讓人仿佛親臨西關,一邊欣賞優美的小曲,一邊品味西關一日三餐蒸、炒、炕、炸、煎、焗、釀的不同滋味。
作品在傳統的曲藝表演中加入了小品和舞蹈表演的元素,服裝和道具的設計也是突出了嶺南風格與西關文化相結合的特點,不僅讓廣州人倍感親切,即使是不懂粵語的朋友們通過演員們繪聲繪色的表演,也能感受“食在廣州”的文化氛圍。
廣州嶺南書畫藝術節 獲群星獎項目獎
“廣州嶺南書畫藝術節”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局、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廣州市海珠區委員會、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政府、廣州美術學院共同主辦,每三年一屆,為發揮海珠區作為嶺南畫派起源地的影響,弘揚嶺南畫派的精神,讓嶺南書畫藝術扎根群眾起到積極作用。
2007年首屆“廣州嶺南書畫藝術節”成功舉辦,以“根?葉?花”為主題,包括五大系列活動:一是舉辦首屆“廣州嶺南書畫藝術節”開幕式暨“十香園”修繕落成揭幕儀式;二是承辦全國第十四屆“群星獎”美術、書法、攝影復賽;三是舉辦嶺南畫派書畫作品拍賣會;四是舉辦“書畫藝術進社區”系列活動;五是舉行“兩岸三地嶺南畫派畫家作品邀請展”及“嶺南畫派的繼承與發展”研討會;此外,還包括編輯出版《“居巢、居廉”白描手稿》、《海珠書畫精品集》畫冊、拍攝發行《十香園》記錄片等多項配套活動。
2010年9月,第二屆“廣州嶺南書畫藝術節”將如期舉行。
群文之星:廣州市花都區文廣新局社文科副科長楊懷二
作為一名基層文化干部,楊懷二先后擔任花都區文化館舞蹈藝術指導、文化館音樂舞蹈組組長、文化館業務主管、文化館館長助理、文化館(業務)副館長等職,現掛任廣州市花都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社會文化科副科長,負責群眾文化工作。
他長期負責策劃、組織花都區的各類群眾文化活動,組織策劃了花都區首屆文化歡樂節、首屆合唱節等多項活動。他還常年堅持創作,作品多次獲得省市獎項,并經常隨區心連心藝術團送戲到基層、農村,每年參加各類文藝演出六十多場次,積極輔導基礎文藝愛好者,為各基層單位、社區、駐軍部隊、學校培養了大批文藝尖子和骨干。
楊懷二在花都區組建了多個文藝團隊。1996年組織創辦了花都區首個少兒藝術團體——花都市少兒藝術團;2003年組織成立了花都區舞蹈家協會。2009年3月份,組建了廣州市花都區合唱團。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群星獎”的獲獎單位中,不僅有像廣州市文化館這樣多次在全國和省市比賽中獲獎的單位,還有8個區的文化館或文廣局,其中不少單位都是第一次站在全國比賽的領獎臺上,這體現了廣州市群文整體創作水平,尤其是基層文化單位創作水平的提高,顯示了廣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帶來的群眾文藝創作的繁榮。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編:時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