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科學》雜志發表的一篇論文,或許將顛覆人們對免疫系統作用的固有認知。研究發現,免疫系統亦參與血糖調控。
來自葡萄牙與瑞士的聯合研究團隊首次揭示,在個體能量水平較低時,比如間歇性禁食或運動時,免疫細胞會介入調節血糖水平,在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之間充當“信使”。這一發現為糖尿病、肥胖癥及癌癥等疾病的治療和有效管理開辟了新的途徑。
團隊使用缺乏特定免疫細胞的基因工程小鼠,觀察這些細胞對血糖水平的影響。結果發現,一種名為2型固有淋巴細胞(ILC2)的免疫細胞在穩定血糖過程中必不可少。
團隊使用細胞標記法,為腸道中的ILC2細胞貼上發光標記。結果發現,小鼠禁食期間,與大腦相連的腸道神經元釋放出化學信號,與免疫細胞結合,指示ILC2細胞在幾小時內離開腸道前往胰腺。
到達胰腺后,ILC2細胞會釋放細胞因子,發出“能量不夠”的信號,促進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后,免疫細胞又會向肝臟發出信號,釋放葡萄糖。若這些細胞因子被阻斷,則胰高血糖素水平下降,這表明ILC2對于維持血糖水平至關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沒有病毒感染的情況下,免疫細胞也會在腸道和胰腺之間大規模遷移。這表明免疫細胞不僅是抵御威脅的“戰士”,還能像應急響應人員一樣,在必要時介入確保機體的能量供給。
編輯:雷妍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