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是
大年初六,《證券日報》記者來到被譽為“亞洲花都”的云南斗南花市,這里游人如織,既有當地居民來逛花街、賞鮮花,也有外地游客專門來買花拍照。小小鮮花不僅帶動了鮮花產業鏈的發展,還串起花卉旅游、冷鏈物流等多個產業。
據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以下簡稱“KIFA”)數據,春節期間,鮮花銷售火爆且銷量呈逐步上升趨勢。2月3日,鮮花全渠道交易量約為540萬枝,較前一交易日大幅增長。
“航班中轉,順路來花市逛一逛”“我們每年新年都來,這里熱鬧,花也好看”“我們就是專門來這里打卡的,已經玩了好幾天了”……多位游客懷抱鮮花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是說。
在斗南花市主場館,從鮮花綠植到特色美食,從傳統手工藝品到時尚鮮花飾品,各式商品應有盡有。春節期間,許多游客來斗南花市購買心儀的“花卉年貨”,欣賞姹紫嫣紅的年宵花,體驗獨特的花卉文化。
“春節期間由于花卉產量減少,目前價格有所上升。”花商尹先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品質好的鮮花價格較高,如優質單頭玫瑰‘高原紅’已賣到了45元/把。”
漲價的鮮花并未“勸退”熱情的游客。據KIFA資深拍賣師花小駿分析,春節期間,年宵花等鮮花迎來銷售高峰,價格指數有所上漲,但“好花好價”的趨勢進一步凸顯。其中,顏色喜慶的紅色系鮮花由于市場需求旺盛,價格出現較大漲幅;另外,復古色、粉色、白色系貨品也因消費趨勢的多元化,價格有明顯上漲空間。
在一片花海中,除傳統花卉月季、玫瑰大受歡迎之外,蘊含中國風元素的冬青、銀柳、蠟梅、蝴蝶蘭等花材,也深受消費者青睞。專賣牡丹菊的花商孫靜對《證券日報》表示:“部分消費者對蘊含中華文化的梅、蘭、竹、菊尤其喜愛,還有富貴典雅的各色牡丹,也是我們獨有的花卉文化。”
KIFA一位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鮮花消費從小資消費逐漸轉變為大眾化消費,消費模式也更趨個性化,可購買的鮮花種類越來越廣。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帶動了整個花卉產業鏈市場,推動鮮花種植和運輸技術迅速發展。目前我國鮮花產量及產業規模正在不斷擴大。”
我國鮮花消費市場已日漸成熟。斗南花市銷售的產品不僅有鮮花,還有由干花做成的香包香囊,以特殊工藝定格的永生花,各色鮮花烹飪成的鮮花餅,鮮花深加工后制成的精油、手工皂、美容產品等。
有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鮮花產業不再局限于傳統鮮花銷售,而是向更加廣闊的領域延展,包括美容、食品、家居等多個行業。這不僅有助于穩定花農的收入,減少因季節性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還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電商平臺及線下快遞齊發力,斗南花市快遞點堆滿了打包好的鮮花紙盒,裝滿花束的小推車穿梭于攤鋪間,許多手拖行李箱、懷抱鮮花的游客正排隊郵寄。
花團錦簇的背后,是專業農資種植技術的不斷提升,是鮮花冷鏈運輸的日益完善。例如,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對花卉專用肥不斷進行改良;昆明市晉寧區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與華為云計算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搭建花卉AI育種實驗室;東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已借助邁阿密航線,成功幫助云南產鮮花銷往美國邁阿密,打開新的業務空間。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