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不論是個人家庭的小賬本,還是國家的大賬本,直觀反映“花了多少錢”的消費數據總是牽動人心。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一頭連著宏觀經濟,消費既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一面鏡子,也是千行百業發展繁榮的度量衡,更是產業發展升級的助推器。

“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中國經濟運行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風險隱患仍然較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如是分析當前經濟形勢中的困難挑戰,并把“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作為九項重點任務之首。可以想見,這將是2025年宏觀經濟政策的重點著力方向。

提振消費是戰略選擇。早在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即把促進消費以擴大內需作為我國一項長期戰略任務。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繼續對“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進行戰略部署。

大國經濟須以內需為主導。目前,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已由資本形成總額轉向最終消費,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47萬億元大關,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2012年的55.4%提高到2023年的82.5%。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重視消費的基礎性作用成為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

游客在江蘇省揚州市東關街游覽 孟德龍攝

過去一段時間,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社會預期偏弱等因素影響,消費市場信心時有波動,部分消費者捂緊錢袋,觀望情緒較濃;一些新型消費模式猶如初航遠洋的小船,仍在艱難摸索量質平衡的發展空間;部分產品和服務供需不平衡,供不應求與供過于求的情況并存,消費齒輪嚙合傳動間時有卡頓。

國內有效需求不足,既是差距,也是潛力。從當前經濟形勢來看,消費這輛“馬車”仍需“喂草”“加鞭”,使其能夠跑得更穩一些、更快一些。2025年,各項宏觀政策將向激發消費潛能集中用力,要通過加大宏觀調節力度,實現全方位的需求擴張。

——增強“能消費”的底氣,使宏觀政策觸達更多個體,讓更多消費者有錢花。消費者“想買”并且“買得起”才算是有效需求。要增加有效需求,必須在就業、分配等環節“開源”,讓更多老百姓買得起心儀的商品。

“推動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完善勞動者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加快構建以技能為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志在解讀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時提出,要通過增加居民收入,增強社會整體消費能力。各地在未來一年政策布局中,要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通過實施“技能中國行動”、深入開展春風行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等方式,讓更多人盡其能展其才,改善社會整體收入預期。

社會保障是影響消費的重要因素。中央提出,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目前,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持續完善,個人養老金制度已全面實施,這些都有助于更多群體增加收入,增強“能消費”的底氣。

——激發“想消費”的意愿,通過提高投資效益、優化消費供給,讓更多消費者有錢愿意花。央行數據顯示,2024年11月居民存款余額再創歷史新高,并在廣義貨幣增量中占比持續上升。我國居民儲蓄率高、適應經濟波動的能力也較強,但同時也意味著居民未能通過消費、投資將儲蓄充分轉為企業生產的現金流。

隨著社會預期逐步改善,高儲蓄將逐步向消費、投資轉化。消費和投資是經濟增長的雙引擎,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穩住樓市股市。政府和市場都已認識到,在居民資產保值的財富效應拉動下,能夠有效調動市場積極性,激發消費意愿,促進消費增長。

生產決定消費,消費是生產的目的,要統籌好擴大內需和優化供給,積極開發多樣化的消費場景。中央專門提出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正是切中市場之需。要讓以數字、綠色、健康等為特征的新型消費持續活躍,不斷拓展消費空間,豐富消費內涵。

——實現“懂消費”的目標,與惠民生結合促進消費提質升級,讓消費者有錢花得值。2024年以來,中央一攬子增量政策接力推出,各地各部門鼓勵和促進消費增長的政策力度不斷加大,正面效應逐漸凸顯。2024年1月至11月,電視機等家用視聽設備零售業、冰箱等日用家電零售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5.9%和18.7%,較零售業總體增速分別高11.4和14.2個百分點。在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增加等利好因素下,2025年“兩新”政策將進一步擴圍,令人期待。

2024年11月,中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精品消費月啟動,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五大城市舉辦重點促消費活動約4000場,參與企業2萬余家。商務部解讀稱,所謂“精品”,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奢侈品、高端消費品,而是面向大眾的、范圍更廣的,契合綠色、智能、健康、時尚發展趨勢,能提升百姓生活品質、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產品和服務。

當前,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提高,消費需求也隨之呈現出更加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的升級趨勢。2024年前11個月,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明顯快于商品零售額,從數據上看,我國居民消費已從以商品為主轉變為商品和服務并重,并逐漸邁向以服務為主。要積極拓展服務消費等消費領域的增量來源,抓住關鍵領域和環節提升消費層級。

作為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消費為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2025年,要做好大力提振消費的重點工作,政策“組合拳”當更加精準有力,企業主體要持續深耕優化產品服務品質。相信一系列提振消費、增強信心的實踐舉措,會似春日里的及時雨,潤澤市場的每一寸土壤,助力新一年的中國經濟抽枝展葉、生機盎然。

編輯:牛谷月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