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城市運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連日來,地方兩會密集召開,各地公布了推進基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城建”)的“計劃書”,圍繞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治理“城市病”、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等紛紛出招。
智能化改造 增強韌性
城市安全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大局。當前,城市安全發展風險和挑戰日益增多,各類災害、安全事故易發多發,危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亟須加強韌性城市建設、提高城市安全治理現代化水平。
加快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著力推動市政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級,改造老舊小區1291個、各類管網1500公里……這是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對2025年工作作出的具體部署。
北京市明確深化城市韌性提升行動,建立健全首都韌性城市規劃及標準體系,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運行感知、監測、預警體系,增強極端天氣應對和自適應、快速恢復能力。
城市生命線是城市安全運行的保障。2023年以來,各地全面啟動燃氣、橋梁、隧道、供水、排水、綜合管廊等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創造出很多好的經驗做法,城市基礎設施底數進一步清晰,物聯感知裝置逐步覆蓋重點領域。截至2024年12月,超過一半的地級及以上城市建設了監管平臺,基本覆蓋燃氣、橋梁、供排水等重點領域,有效防范化解了風險隱患。
梳理地方政府工作報告發現,各地持續發力布局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天津市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清單化項目化改造燃氣管網650公里、供熱管網800公里、供水管網100公里,實施180公里管道清淤、175公里河道疏浚,主要行洪河道和蓄滯洪區基本達標,7處險工險段汛前全面改造完工;廣西壯族自治區更新改造城市燃氣、水電、通信等老舊管線,大力建設城鄉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山東省淄博市將深化城市有機更新,加快城鄉供水、高壓燃氣等地下管線更新,強化數字化升級和智能化管控,保障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
遼寧省人大代表李幗昌表示,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提高城市安全韌性和風險防控能力,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加強對城市安全數據的監測監管。
以“智”促“治” 豐富場景
一些地方政府工作報告明確,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賦能城市治理,深入推進城市細管、智管、眾管,打造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平臺,推進燃氣、供熱、交通、高頻民生服務事項智慧化平臺建設。
甘肅省慶陽市謀劃推進投資128億元的綠色智能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進“城市治理+AI”迭代升級。大力提升功能品位,加強背街小巷、公園廣場、小區物業服務及公共交通管理,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2024年,上海市優化升級智能交通“易的PASS”等“一網統管”標桿應用,城市運行數字體征系統進一步完善,基層治理數字化平臺實現居村全覆蓋。在此基礎上,2025年,上海市深化城市數字化轉型,統籌數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提升網絡和數據安全保障能力,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推進城市治理等一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建設,持續完善“一網統管”運行機制,夯實城市數字底座。
北京市重點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發展樣板,完善智慧城市統籌協調機制,鞏固提升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慧治成效,新增“京通”便民便企服務200項、“京辦”城市治理應用50項,用好智慧城市仿真實驗平臺,豐富智慧城市應用場景。此外,夯實共性平臺支撐能力,加大數據匯聚和服務提升力度,加強數據和網絡安全保障。
北京市政協委員胡澎建議,要制定智慧城市建設的路線圖,統籌做好“一網統管”,整合分屬不同部門、不同層級單位所管轄的業務信息數據,打破部門間的數據孤島。依托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協調推動網格平臺、熱線平臺和綜合執法平臺多網融合,建立綜合性的城市管理數據庫,實時感知城市運行的“脈搏”和“心跳”。
集聚數字產業 釋放動能
新城建能夠激發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作為接下來一段時間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施工圖”,傳遞出加快釋放數字經濟新活力、搶抓數字經濟機遇的決心。
海南省全力擴大投資,推進供排水設施等一批災后重建項目,規模部署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建設。發揮自貿港投資基金撬動作用,子基金規模累計達180億元、返投項目累計達50個。多層級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動態發布項目清單,吸引更多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壯大數字產業生態,推動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向創新驅動和應用場景驅動轉型升級,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突破2000億元。
廣東省加快廣州、深圳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6個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吸引培育消費平臺企業,推進智慧商圈、智慧街區、智慧門店建設,引進更多首店首發首秀首展。鞏固擴大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先優勢,推進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建設。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推動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垂直大模型深化應用,加快智算中心和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韶關數據中心集群。
貴州省推動數字經濟取得新突破,2025年將堅持算力、數據、應用、產業聯動,高質量建設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全力打造全國算力高地。推進數據產業集聚發展,實施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行動,出臺支持數據產業發展的意見,加快布局發展數據標注、算力服務、數據應用、數據技術等數據產業。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