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陜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周華)今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2017年我最喜愛的執行法官”評選結果,在全國眾多執行法官中,10名優秀執行法官獲此殊榮。而商洛市商州區人民法院的執行法官王健,是我省唯一當選的一線執行法官。那么,王健是如何在眾多執行法官中脫穎而出的呢?
王健是商洛市商州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從1991年至今,他已經在執行戰線上工作了整整27年。從最初的書記員到現在的執行局長,雖然崗位發生了變化,可是王健不怕吃苦,任勞任怨的工作作風從來都沒有改變。也正是有了這份責任,早在2012年他就在全國率先推出了對失信被執行人采取“大頭貼”公告的辦法,之后又在全省首次推行了“懸賞公告”的執行手段。可是,這些執行手段在推行之初,卻不被人看好。
商洛市商州區人民法院執行一庭庭長楊丹峰:“這種形式當時在我們院里,很多人都有一點其他的看法,認為是不是侵犯隱私權了,當時王局長就說,執行只要是法律沒有明確的禁止,那我們就應該大膽的探索和嘗試。”
因為他的大膽嘗試和突破,失信被執行人的“大頭貼”公告如今被全國法院執行系統普遍應用,這樣的方式也成為了法院執行能夠取得成效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了工作中的創新,王健在執行過程中的執著和不講情面也讓很多被執行人膽怯,在當地很多申請人都稱他為“鐵腕執行局長”。尤其是對近些年比較常見的涉公職人員執行,他的認死理和不怕得罪人,也讓此類案件的執行率逐年上升。
商洛市商州區人民法院副院長薛宏煒:“在涉公職人員‘老賴’這一塊,他也是想了好多辦法,我們在實際辦理案件的過程中,遇到被執行人是民警的,也有被執行人是公務員的,還有教師各類情況,他都會用自己的這種勇于擔當,鐵面無私的做法,來嚴格公正的辦好每一起案件。”
除了鐵腕的強制執行,在面對一些特殊的被執行人和申請人,他還探索出了“五位一體”的救助模式,全方位化解矛盾糾紛,爭取社會救助金,給這些人予以司法救助。而在幫助別人,給人解決困難的時候,王健在生活中的困難卻從不在別人面前過多的提起。在采訪中我們了解到,王健的妻子患有嚴重的腦病,生活不能自理,臥床不起已經有六七年時間了,平時除了工作,他還要擔負起照顧妻子的責任。可是他卻沒有因此而耽誤工作,反而在多年的執行工作中,獲得了最高人民法院和省市法院的多次嘉獎。而對于這次獲得全國“我最喜愛的執行法官”稱號,王健說這個獎項在他心中的分量很重,這也是他今后執行工作的全新起點。
商洛市商州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王健:“有句話說得好,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就是我們最高的價值追求,如果作為一名法官,不能做到這一點,那就不配為一名人民法官,更不配為一名執行局長。”